據報道,北京市海淀區持續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經過破碎、篩分、風選、分級等處理工藝后的建筑垃圾,將生成不同規格的粗、細再生骨料等,加入水泥、粉煤灰及其他外加劑制作成人行步道磚、實心砌塊,有效節約原石建材的使用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筆者認為,海淀區的這一實踐,正是“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理念的生動詮釋,更是一次對資源循環再利用模式的有效探索,值得推廣。
從資源節約的角度來看,建筑垃圾中的廢舊鋼材、混凝土碎塊、廢舊木材等可回收材料,經過處理加工后重新成為建筑、道路等領域的原材料,減少了對原生資源的開采需求,降低了生產成本,為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開辟了新途徑。
從環境保護的層面來看,填埋和焚燒等傳統建筑垃圾處理方式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而海淀區通過資源化利用的方式,將建筑垃圾轉化為有用資源,有效避免了土地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加劇,為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來看,循環經濟倡導資源的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隨著建筑垃圾回收體系和處理技術的完善,可以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不僅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綜上所述,通過一系列創新措施,將建筑垃圾轉化為有價值的再生資源,既減輕了資源壓力,又減少了環境污染。未來,期待多地積極推廣和應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共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為推動更加環保、高效、可持續的城市建設貢獻力量。